齐国为何不吞并鲁国,反而被楚国抢先灭国了

作者:熊氏家族网 浏览:



   鲁国的北面是泰沂山脉,隔绝着齐国与鲁国。鲁山得名跟鲁国有关,这里也是险要的地方;至于沂山,是沂水的发源地,也是一处险要;五莲山、崂山也有类似的作用,都起着隔绝齐国与鲁国的作用。



  鲁国的东面有蒙山、尼山两处险要,再往东就是发源于沂山的沂水,也是绝佳的防御天险之一。


  鲁国的西侧是黄河与济水,同样地也是齐鲁之间的两道天险。齐国要攻过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对于齐国来说,鲁国的土地显然无法给他带来多大的收益,相反他更感兴趣的是北面的华北平原,这才是齐国的扩张方向。所以齐国的战略往往是与燕国、晋国(魏国、赵国)争雄,主要用兵对象也变成了他们,故而鲁国在战略上是安全的,很少受到齐国的威胁。


  但是齐国要往北扩张,实行“尊王攘夷”策略,就得考虑南面的鲁国是否支持自己,是否会抄自己的后方。所以齐国便在泰沂山脉修了著名的齐长城,如此可以一劳永逸,以少量的兵力防御住可能来自鲁国的偷袭。



  另外齐长城的作用,也有防御楚国与吴国、越国的意图,这也是齐国的长远战略与先见之明。


  而且为了达到双保险的效果,齐国在齐桓公之后,便逐渐与鲁国拉近关系,大部分时间是友好的关系。从上到下都很密切,所以才有了后世的齐鲁并称的概念。

 

  公元前685年,齐鲁爆发干时之战,齐国没有能力进一步蚕食鲁国领土;公元前684年,齐鲁又爆发长勺之战,结果齐桓公又被曹刿打败了,成就一个曹刿论战这个典故。这些都是齐桓公称霸时期,齐国的巅峰时刻,尚且不能灭鲁国,更别谈其他较弱的时期了——可见鲁国凭借着天险死死抵住了齐灭鲁的压力。


  但是鲁国的南侧,除了泗水,就没其他山脉或者河流天险,防御能力明显不足。更要命的是泗水偏南北走向,防御作用也不明显——这也是为什么鲁国很难防住强大的楚国的原因。


  所以鲁国特殊的南弱北强的防御能力,导致齐国灭鲁国难度较大,楚国灭鲁国难度较小。

 

  楚国的战略路线其实一开始并不是鲁国这个方向,而是在西面,尤其是跟秦国争夺地盘最为激烈,其次是韩国、魏国。



  但是从战国中期开始,秦国变法之后国力大增,开始向东扩张。秦楚之间爆发了丹阳之战、蓝田之战,楚国惨败元气大伤,对秦国转为战略防御,其扩张路线也跟着改变,开始逐渐将重心转向东侧。


所以楚国先灭了莒国,后灭了鲁国,以此增加自己的人口与经济实力,方便更好地防御秦国的进攻,所以楚国也有灭鲁国的战略必要性。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微信号:xsjzwgzs

地址:郑州市商都大道

图片展示

熊氏家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9027507号-1 技术支持:智巢品牌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豫ICP备19027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