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恒贤教授说:
周穆公西征的传说,
不仅反映了西周
时期黄河流域和
中亚锡尔河上游地区
已有一定的联系,
而且也说明我国的丝绸
已传入中亚地区。
中国的丝绸是如何不远万里、漂洋过海,传到西方去的呢?据未经证实的说法是,丝绸是西周时期的周穆公带去西方的,他也是出访西方国家的第一位中国元首。
野史里说,公元前10世纪,西周王朝的第六代君王周穆公,一时心血来潮,率领大批随从,带着大量金银玉器、丝绸和手工艺品,浩浩荡荡,从长安镐京出发,周游天下。周穆王东渡黄河直达阴山,绕过河套地区,登上昆仑山,然后,跨过昆仑山,直达中亚细亚。
传说,周穆公还到过西母王之国,以丝绸作为国礼赠送。
西母王则赋诗相赠:“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理悠远,山川之间。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周穆公当即回诗一首:“予归东上,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此及三年收复尔野。”
这个传说中的丝绸西传,比起考古发现的西传,提前了好几百年。
据《史记》《左传》《竹年纪年》中记载的周穆公远行的故事,周穆公是在北征犬戎之后,从东都洛阳出发,向西远行的。
不过,学者们几乎普遍认为,《穆天子传》这部记述周穆王事迹而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品中,讲述的周穆公到瑶池拜见西王母的故事,具有神话色彩。
但是,还是有人认为,周穆公的西行应该到达过欧洲的腹地,那时,罗马帝国还没有建立哩!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屠恒贤说:“周穆公西征的传说,不仅反映了西周时期黄河流域和中亚锡尔河上游地区已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说明我国的丝绸已传入中亚地区。”
在西方世界,丝绸西传同样也能够找到不少文字记载。那是公元的纪年刚刚开始时,与中国有着同样古老文明的罗马帝国,进入了奥古斯都时代。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古典文献中,开始出现关于东方和中国丝绸比较详细的记载。
色彩绚丽的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辗转进入古罗马后,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奢侈品,立即风靡了罗马的上层社会,让罗马人如同吸食了鸦片一样,谁也不再愿意脱下华丽的丝绸服饰,致使罗马每年支付进口中国丝绸的货款竟然高达10万盎司黄金。
到了罗马后期,由于国库枯竭,财政极度困难,就连凯撒大帝身穿中国丝绸衣服出席宫廷宴会时,都被认为太奢侈了,从而引来大臣们的反对声,但是,罗马人仍然不愿脱下已经穿上身的中国丝绸服装。
丝绸之路的兴起,以丝绸为载体,让中华文明得以通过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丝绸与瓷器成为中国强盛与文明的象征。
那时的“made in china”比起今天工业化生产的iphone更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创意和新潮。当货物运至罗马之后,原本普通的中国丝绸和瓷器,价格数以百计地向上翻倍。
如同今天中国人熟知的LV包一样,中国丝绸成为当时西方世界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绣车伞盖局部纹饰 摄影:金陵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丝绸,这种质地轻柔、色泽华丽的丝织物,是神话中天堂里才有的东西。
直到历史翻到马可·波罗时代,欧洲人仍然把丝绸看作是和黄金一样可以流通与升值的“硬通货”。
古罗马市场上丝绸的价格,曾一度飚升至每磅12两黄金的天价。而令西方人沮丧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山寨”中国丝绸的努力几乎没有成功过。中国丝绸的大量入境,造成罗马帝国贸易逆差的迅速扩大,黄金的大量外流甚至迫使罗马帝国制定法令去禁止人们穿着丝绸。
日益繁荣的丝绸之路,将中国与罗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在将中国丝绸源源不断运送到沿线各个国家的同时,还不但持续地引领着服饰文化新潮流,极大的冲击了西方审美观念和伦理道德。
古罗马的贵妇们为了追求时尚,不惜以坦露肌肤为代价,竟相穿着用透明的丝绸缝制的衣裳招摇过市。
或许,在那个时代的西方人眼中,中国人是“性开放”的民族,而非保守。难道,文明的发展也有轮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