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与申包胥,一样的监利人不一样的情怀

作者:熊氏家族网 浏览:



  编者按 “知荆州、爱荆州、兴荆州!”2022年8月5日,《荆州日报》“荆楚往事”专版的“读楚笔记”专栏推出第7期《伍子胥与申包胥,一样的监利人不一样的情怀》,现予转载。

  感谢编辑老师的厚爱与精心编排。

  


  “伍子胥骑着高头大马,又一次踏上了楚国这片土地。只不过这一次,这里再也没有他的亲人,甚至没有一个他的朋友。他在楚国,是叛贼,也是令楚人害怕的一个人物。”新锐史学家王伟在《楚国简史》“动荡•在曲折中寻觅光明”一章中,用了大量的篇幅细致地讲述了伍子胥的复仇过程。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实施复仇计划并得以成功的第一人”,伍子胥既是荆楚文化名人,又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古代人物。 

  说伍子胥是英雄,是因为“为了复仇,他不惜背负历史骂名。他宁愿背叛自己的国家,背叛自己的百姓,只为替父亲替伍家报仇雪恨”。从这上点来说,他也许可以算作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不愧为是伍家的子孙。

  说伍子胥是“带路党”,则是因为他为了私仇“背叛自己的国家,背叛自己的君王,背叛自己的百姓”,居然于前506年引吴军入郢,毁灭了楚国国都纪南城,大量屠杀了都城里的百姓。楚史里说,“吴军进入楚国的地盘,见男人就杀,见女人就掳,整个郢都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这还不算,伍子胥甚至还企图毁灭整个的楚国。非常幸运的是,伍子胥老乡、好朋友申包胥却硬是以一己之力,几乎扭转了整个战局。申包胥是春秋末年楚国的大夫,与伍子胥都是监利人。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亦称伍员,是楚庄王时名臣伍参的后裔,父亲叫伍奢,兄长叫伍尚。楚平王时期,伍奢为太子建的太傅。后来因为楚平王听信太子建的少傅费无忌谗言,将太子建贬到楚国北部的边地城父,太子建从城父投奔到了宋国。费无忌又唆使楚平王诛杀伍奢父子。伍奢被扣纪南城,楚平王为了诱捕伍尚、伍员两兄弟,就派人对伍奢说:“如果把你的两个儿子叫来都城,可以免你一死。”伍尚为人忠厚、慈孝,赶回都城,与他父亲一起被杀。伍子胥识破了其中的阴谋,就追随太子建投奔宋国而去。

  父亲和兄长死于非命,成为伍子胥心中挥之不去地撕裂之疼。就这样,楚平王为后来的“吴师入郢”埋下了伏笔。

  伍子胥在逃亡宋国的途中,遇到了刚刚出使外国刚回来的申包胥。伍子胥痛哭流涕地讲了父亲和兄长的悲剧遭遇后,又咬牙切齿对申包胥说:“此仇不报非君子!我一定要报仇雪耻,灭了楚国。”申包胥却义正辞严地说:“你要想消灭楚国,我就要保卫楚国。请相信我们的友谊,我是不会把今日相见的事告诉别人的。”

  申包胥的这一番话,既体现了对友情的珍重,也表明了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伍子胥知道仅靠自己是杀不了楚王的,要实施复仇计划,只能借用敌国的力量了。本来,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有仇不报非君子”,但是,事情往往都有两面性。

  只是,伍子胥做得太绝了,他不但与吴王阖庐和孙武率吴军大破楚军,打败20万楚国大军,攻陷了楚国的国都纪南城,不但掘毁了楚平王的墓,还鞭尸三百,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掘墓贼。

  当代社会,有人常常纠结于国家与个人的关系。社会利益的纠葛,时常会让一些人走向极端,甚至做出反社会、反国家的行为。伍子胥因为私仇而成为“带路党”,主动带领吴国“侵略军”攻占了自己的国家——楚国。

  虽说是楚王对不起伍子胥,但他甘当“带路党”,引来“侵略军”,使许多无辜的楚国人民死于非命,也难怪伍子胥的报仇血恨,会引来了骂声一片。

  从历史传统来说,中国人的国家观,与西方世界“民族国家”的概念完全不同。中国人自古是天下观和文化观,“中国”这两个字的意义更多在于中原之地的华夷之辨,是一种作为文化意义和地理意义的自我认同,国家政权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在于是否庇护和坚持这种文化传统。

  孔子说“春秋无义战”,或许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并没有建立起来。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来判断战争的正义性。

  不过,同是复仇,与伍子胥引来骂声一片的复仇不同,越王勾践“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复仇行动,却更多的成为褒奖的范例。

  可见,是非公道自在人们心中,人们的心中总是有一种最为朴素的道德标杆。


  楚昭王十五年(前506年),吴国联合唐、蔡两国对楚国发动全面攻势,伍子胥用计帮助吴军吴军五战五胜,打败了楚军,攻破了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国都纪南城。当楚国遭受灭顶之灾时,伍子胥的好朋友和老乡申包胥赶紧跑到秦国去搬救兵。他本来以为,秦哀公的女儿是楚昭公的夫人,秦国是不会坐视不管的。哪知,秦国国君秦哀公也有所顾虑,并不愿出兵救楚。为了楚国,申包胥跪在秦国王宫外面,不吃不喝地整整哭了七天七夜,“哀号之声不绝”,甚至连眼睛都哭出了血。

  《春秋•左传》中说,“哭秦庭七日,救昭王返楚”。后来,秦哀公被申包胥的赤胆忠心所感动,口诵《无衣》诗一首,表明了愿意与申包胥一起奔楚、救楚,随即派出了由500辆战车组成的精锐之师赶赴楚国。楚军在秦军的配合下,赶走了吴军。

  在楚昭公重建了国都和王宫后,便要重奖申包胥,但却被他拒绝了。他觉得,救亡图存是每个国民都应该做的。于是,申包胥在多次辞谢行赏没能得到楚王批准的情况下,就悄悄地躲到山里隐居了起来。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2400多年前的破楚与救楚,两个监利人在其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史书为申包胥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伍子胥的脸谱却有些模糊,忠奸难分。

  有人说,伍子胥的一生,是复仇的一生,也是痛苦的一生。

  同样是荆楚名人,关公身在曹营心在汉,其忠义之心日月可鉴,从而走上了神坛;屈原眼看国衰欲破,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忧心如焚,写下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文后,于绝望中投江自尽,被誉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专家学者认为,在许许多多楚国人民勇赴国难、可歌可泣的事例中,申包胥“恸哭求援”的故事,堪称流芳千古。他以一己之力,凭借着智勇和坚韧的意志,搬来秦国救兵,让楚国绝处逢生。 

 

  我想,当年伍子胥和申包胥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所作所为,一定也曾在荆州这片大地上引起过热烈地讨论。或许,正是在这种大讨论中,楚国人才逐渐明晰国家的概念,才有了后来吴起、屈原以死救国的决心、担当和牺牲精神。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微信号:xsjzwgzs

地址:郑州市商都大道

图片展示

熊氏家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9027507号-1 技术支持:智巢品牌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豫ICP备19027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