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家谱”正在消亡,人类的另外三个“情怀”却会永续

作者:熊氏家族网 浏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还盛行于民间的“族谱”、“家谱”,现在虽然还存在于一些家教古朴的大姓人家,但已经寥寥无几,再过上几代,这个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族规”遗训,可能真的也会成为后人探索的“历史故事”。有多少人还知道,尤其是男性,自己名字当中的那个“字”,其实可能是本氏族上溯百多年前,甚至两三百年前由本氏族宗老修订并沿袭下来的“字谱”?“安乐朝永平”,这是我们李姓其中的一脉“家谱”,而我却不知道“平”之后的接续,不止是我,我的族系同龄人当中,也没人知道。家谱,正在退出我们的生活。

但是,有三样东西不会消失,那就是——乡音、乡情、乡味。永不消逝。

着重说说乡音。乡音,说白了就是带有方言的家乡话。你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聆听到家乡的乡音的?不,不,不是你懂事之后,也不是你吖吖学话之始,而是在你刚有微弱的听觉时候,没错,那会儿你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幼婴,把你搂在怀里,用你听不懂的低声细语哄你入睡的那个女人,她对你柔声细语说的话,就是你的乡音。别小觑孩童对语言的辨识度,外乡人到本地办事,本地人一句习惯成自然的方言客套话,外地人如听天书,但当地刚开始蹒跚学步的幼童,他就听得懂。方言是刻进人们骨子里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基因遗传。

乡音方言,这是每个人从出生就被刻进记忆里的语言,那种刻骨铭心的深邃,足以远到你有朦胧记忆之前,而且,毕生闻之亲切。就比如散布于两广,包括闽、赣等多地的“客家人”,他们的语言看起来已经融入当地的语系,但绝对有别于这个“第二故乡”的语言风格,当地人未必能听得出来他们是外来的“客家人”,但他们闻声识人。中原的语言基因,即便是漂泊异乡几百年上千年后,仍然被客家人不经意间藏于话语当中。以豪爽的东北人为例,在碧波荡漾的海南三亚,不开口说话,你根本分辨不出那些穿着比基尼戏水的女子是南方人北方人,可一旦开口,别人可能只能大概判断对方是东北人,但东北人不同,他能立刻知道这妞儿是鲅鱼圈的妹子,还是来自于长白山脚下。方言就这么不讲理,能泄露一个人刻意用来掩饰的南腔北调,直击出生地,误差甚至为零公里。

女人说,香水有毒,那是爱之深的一种表现。方言是真的有“毒”。在戈壁大漠,一车男女老少叽叽喳喳选择拍照的位置,从样貌你可能不知道他们来自于长江南北,但如果你从中忽然听闻有人大声用“中”(铿锵有力的第四声)来回答某个人“好不好”,或“可以不”地询问,那不必说,这是板上钉钉的河南老乡;要是你哪天在纽约大街上听见某个女的对另外一个惹恼她的男人说“扑街”,这一准是“粤”女,因为也只有广东人把“去死”,用形象的“扑街”去骂人。方言乡音的“毒”,从彼到此,可以穿越东西半球。

方言还有一种令人无法自已的感觉。我在广东生活了很久,用广州话跟广州人说话,广州人几乎听不出我是外来人,与一众战友聚会,广东人居多情况下,偶遇多年未见的同乡,一句粤语开场寒暄毕,接下来就是儿话音饶舌的打情骂俏。唉,分明是笑骂我的一句“你丫挺的”,却勾起我很远的记忆,什刹海的冰车,八一湖光屁股游泳的儿时,还有被同学调侃“拍婆子”老手的嘲弄,他大爷的,那一刻,我居然开始垂涎一咬一嘴油的烤鸭。乡音方言种在心里,温柔得像个含情脉脉的少妇,从唇齿间飘出,入耳迷情醉心。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微信号:xsjzwgzs

地址:郑州市商都大道

图片展示

熊氏家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9027507号-1 技术支持:智巢品牌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豫ICP备19027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