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乘龙形玉珮
战国中期前段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出土
长11.8厘米
宽8厘米
厚0.4厘米
湖北荆州博物馆藏
青白玉,偏黄。一面琢纹饰,另一面光素。龙竖立,横视呈W形。上颌稍长,目椭圆形。龙背作风字形,龙尾为简化凤首形。龙颈背面附饰两个连环简化凤首,尾外附饰一个简化凤首。龙身饰不减地浅浮雕,纹饰中谷纹占绝大多数,卷云纹和蝌蚪纹只有五六个。尾外凤首上站立一小人,光头,凸耳,眼、鼻、口以细线刻出,双手抄于胸前,穿曲衽小袖长袍,袍前竖饰两排间隔长方形网纹。
此器立人及所穿长袍与院墙湾M1:36镂雕玉龙人鸟佩上的玉人及所穿长袍极为相似,属典型的中山式服饰。但龙身又有较多的楚式特征,如龙拱背呈风字形,附饰和凸饰中有较多的简化凤首等。由于二器都出于楚都附近,推测有可能是由楚国玉工制作,但吸收了中山国玉文化的特点。
【古玉专家古方点评】
荆州楚墓中出土的神人与龙形象的玉器,是最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器物,这种纹饰还常见于漆器(包括漆棺)和纺织品。虽然目前对这类纹饰的具体含义尚不清楚,但它却是楚玉的一个特征,对于判断传世的战国时期神人与龙共体玉器的文化归属是有意义的。熊家冢墓地出土的神人乘龙形玉珮也与此器类似,造型恰为此器的一半。
文图源:中华玉文化中心 中华玉文化工作委员会编 ,《玉魂国魄——荆州楚国陵园和贵族墓出土玉器展》,杭州出版社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