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州,有着两种独特的、完全不同类型的“国宝”,但却有着完全一样的特征——珍奇动物麋鹿与拥有巨大鹿角的战国中期出土文物瑰宝。
灵动奔放的“四不像”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古时的荆州,拥有广袤无垠的云梦古泽,湖泊密布,河流纵横。
彩绘漆卧鹿
战国中期(前4世纪)
长49.5厘米
高35.7厘米
1973年荆州藤店1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荆楚大地,非常适合麋鹿的生长与生活。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以荆州(楚国)为中心的云梦古泽盛产麋鹿。在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里,就有大量的关于楚王在云梦泽游猎麋鹿的细致描绘。
在历史的演变中,由于气候的变化与人为的因素,麋鹿在汉朝末年就几近乎绝种了。后来,残存的麋鹿被官家捕捉后,集中运送到皇家的猎苑内饲养,供皇族游猎所用。
后来,在北京南苑子里圈养的一二百头麋鹿,全部被八国联军给捕捉走了。于是,麋鹿这一物种在中国就彻底消失了。
幸运的是,1898年英国一位公爵购买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后来繁殖到了255头,并于1983年将部分麋鹿送回中国。
1991年,国家在荆州的石首天鹅洲建立了1533公顷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先后于1993、1994和2003年分三次引进了94头麋鹿。经过十多年来的繁殖,石首麋鹿保护区及荆江故道一带麋鹿野生种群达到2300头,成为世界上最大麋鹿野生种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
目前,麋鹿在中国的种群数量接近1万头,已有24个省份引进了麋鹿,饲养点和放归地共计81个。其中,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的麋鹿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种群。
石首能赢来“世界之最”,靠的是“野生”二字,即在6处、4000多头中拥有2300头!
独特壮观的“头饰”
麋鹿在北京被八国联军掠夺而在中国消失之前,其实已经于很久很久以前从荆州消失了。不过,这个“消失”,却是另外一种形式——深深埋入到了地底下。
于是,考古人员在2000多年后从荆州的一些楚墓葬中发现了那些消失的“麋鹿”。
镇墓兽
战国中期(前4世纪)
高170厘米
1978年荆州天星观1号楚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原来,荆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从荆州的楚墓中出土了一些造型十分独特、头插杈桠横生的巨型麋鹿角的镇墓兽。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78年从荆州天星观1号楚墓的“镇墓兽”。高达170厘米,背向的双头曲颈相连,颈下端合而为一,插入覆斗状的方形底座正中。两只兽头雕成变形龙面,巨眼圆睁,长舌伸至颈部,两头各插一对巨型鹿角,四只鹿角枝节盘错,转侧变幻,意象奇异,抽象形式意味极其浓厚。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皮道坚的话来说,这件镇墓兽“最为壮观”。
镇墓兽,是古代用于殉葬的神兽造型偶像,以兽类为主体造型,主要功用为镇墓安魂,所以称之为“镇墓兽”。
只是,楚墓中出土的镇墓兽一般由木质方形底座、曲形兽体和真鹿角(分梅花鹿和麋鹿两种)三部分组成。
这些头顶麋鹿角,独特的、唯有楚地才有的镇墓兽,有着单首与双首之别,其形状怪异,面目狰狞,口吐长舌,凸目叉角。
这种造型,有人认为是山神,有人认为是冥界“土伯”,也有人认为是龙。不过形象诡异,头顶鹿角的镇墓兽,具有非常浓厚的神秘色彩。
考古发掘出土的镇墓兽,战国早期的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战国中期,而战国晚期的则未发现过。
长鹿角翅的“神兽”
众所周知,凤鸟是楚人的图腾。我们在考古发掘中,除已发现了插有鹿角的镇墓兽外,还出土了不少插着鹿角的虎座飞鸟。
虎座飞鸟
战国中期(前4世纪)
高117厘米
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这种楚墓中特有的神器,一般由鹿角、飞鸟和虎座三个部分组成。
比如,从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里出土的虎座飞鸟,鸟立于虎背,两眼鼓实前视,长嘴尖喙,作鸣状:双翅伸展,作飞翔状;鸟背上有一对鹿角。虎呈匍卧状,虎头上昂。凤鸟及虎身秦黑漆为地,鸟身及虎身用红、黄二色描绘花纹。
考古专家认为,此类器物为荆州楚墓所特有,造型独特别致,极具审美艺术价值。
虎座立凤
战国中期(前4世纪)
高108厘米
荆州天星观1号楚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再比如,1978年荆州天星观1号楚墓中出土的虎座立凤,又被称为虎座鹿角鸟。
在卧虎背上,立着一只矫健雄壮、振翅欲飞的凤鸟,两翅平展,昂首张口、气宇轩昂,作长鸣状。在凤鸟的背上,插着一对枝桠横生、角端尖锐的鹿角。全器通体髹黑漆为地,用红、黄、赭、银等色分别绘鸟羽纹和虎纹,神采飞扬,绚丽壮美!
古代凤和虎、鹿被视为神鸟和神兽,具有沟通天地、兴瑞辟邪的功力。
古人在制作这件艺术神器时,意将凤鸟置于中心地位,并将虎、鹿的功力集于凤鸟一身,使凤具有更加强大的神力。
对此,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徐文武教授认为,“木雕虎座立凤将虎、凤和鹿角组合在一起,正是原始思维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一个神的形象”。
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墓坑
【参考文献】
荆州博物馆编 李红主编《美的巡礼——走进荆州博物馆》,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版
荆州博物馆编《荆州博物馆馆藏精品》,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成都华通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编《楚风汉韵——荆州出土楚汉文物集萃》,文物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