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说到湖北,很多人就会想到这个耳熟能详的熟语。
九头鸟,其实是“很荆州”的!
说九头鸟“很荆州”,涉及到两位荆州名人。
荆州名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曾在《离骚》中向我们描绘了他心中的九头鸟:“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从这段话语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九头鸟是一种非常高贵美丽的凤鸟”的信息。
随后,在展示远古文化的上古奇书《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了九头鸟的故事:“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同样,“九头鸟也是一种高贵美丽的凤鸟”。
不过,真正让“九头鸟”成为湖北人的代称,则是1000多年后,还牵涉了荆州另一位名人——被誉为“宰相之杰”的荆州神童张居正。
荆州张居正故居
据说,张居正向皇帝推荐了九位监察御史,这九个人都是刚正不阿、大公无私的湖北人。因此,那些贪官便暗地里骂他们是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有人认为,这虽然是贪官对监察御史们唾骂,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赞扬了湖北人的正直与能干。
那么,九头凤鸟到底长什么样子呢?荆州的吴绪松先生用一副楹联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欲寻天上九头鸟;请问荆州八岭山。”
吴绪松先生认为,要觅寻“九头鸟”与凤凰的踪影,可以到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一带楚墓里出土的楚国文物中去寻找。
那么,文献记载与神话传说中的“九头鸟”在出土文物中能不能找到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考古人员从荆州八岭山一带的楚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凤鸟造型的器物和图案。
而在国家一级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珍藏的文物中,是的有着大量的、形态各异的凤鸟造型与纹样。
其中,最为荆州人耳熟能详的则是虎座鸟架悬鼓了。
虎座凤鸟悬鼓
虎座凤鸟悬鼓,是以凤鸟为主体的乐器,在两只虎的虎背上,分别站立着一只长腿长颈的凤鸟,两只凤鸟的嘴巴微微张开,仿佛在引吭高歌,鸟腿直立,鸟爪张开,两只凤鸟中间,一面大鼓用红丝带悬于凤冠之上。
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凰的羽毛。
全器造型生动,华丽辉煌,既是鼓乐,也是艺术佳作。
对于楚人创造的风鸟形象,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学家郭沫若先生说:“凤鸟象征生命和善美。”
如今,虎座鸟架鼓几乎已成为荆州市最具代表性的楚文化标志,最为具象化的楚文化表现和最具显著特色的文化符号!
不过,在楚国故都纪南城一带虽然发现了众多的凤鸟图案和纹样,但却一直没有找到“九头鸟”的踪影。
直到1982年初,荆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才终于在荆州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丝织品中,发现了“三头凤”的纹样。这是考古学家首次在出土的丝织品中发现过去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三头凤”。
最让人感到新奇的是,这只三头凤鸟,形态非常特殊,凤鸟作正面站立状,圆目、大腹,头上有高巍的花冠,左右张开的双翅化作鸟头和鸟身。
荆州博物馆研究馆员彭浩先生说:“看到马山楚墓中出土丝绸上的‘三头凤’纹样,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长沙子弹库帛书中五月神的图像,两者十分相似,都是一身三头。这并非偶合,而是楚人崇拜习俗的反映。”
有神话学家认为,“三头凤”应该就是上古神话中的“离珠”,是传说中的不死鸟,当楚人的生命载体衰老死亡后,灵魂就会在“三头凤”的作用下得到永生。
对此,楚学大师张正明先生说:“希腊的神话,说普罗米修斯之弟阿特拉斯杀死过一条百头巨龙。百头,多则名矣,但与三头六臂之类只有量级的差异。《山海经》杂采各地的神话和传说,头有多到二位数的。道家的理论,如《老子》第42章说的’道生一,一生ニ,二生三,三生万物。’在楚国的美术作品中,头不过三,如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有丝绣的三头凤纹样,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绘有三头神图像。”
按照道家的理论,“道生一,一生ニ,二生三,三生万物”,既然有了“三头凤”,就一定会有“九头鸟”!
只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它藏匿在何处?
不过,除了大量的凤鸟造型和纹样外,在古墓葬中还出土了一些羽人造型和纹样。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荆州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漆木雕羽人了。
漆凤鸟羽人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羽人,人非人,鸟非鸟,变身凤鸟,又脚踩蟾蜍。专家解读为,“蟾蜍代表月亮的精神和生命,凤鸟是飞翔于天地间的神鸟,羽人又是变化莫测的神人,三者合而为一,寄托了楚人遨游九天、生命永恒的愿望,呈现出一幅人类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图画”。
据《山海经》记载,在楚的发源地荆山,“其神状皆鸟首而人面”。并多次提到过“羽民国”和“不死之民”。而在汉代,羽人与仙人是联系在一起成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于是,我们在汉代石刻和画像砖里,又看到了不一样的“羽人” 。
羽人(飞仙)
山东沂南县北寨村汉墓出土(前室西壁北侧石刻局部)
在这幅汉墓出土的石刻中,羽人作倒立状,目光前视,自由自在地飞舞于天空之中。羽翼和衣饰飘动,姿态优美,虽与木雕漆羽人一样同属男性,但仍然不失其潇洒和律动之美。
只是,仍然没有找到九头凤那靓丽的身影。我们期待着,期待新的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