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泽之战,要从公元前370年,魏国国君魏武侯在未立储君之时骤然离世的一幕说起。
当时,由于魏武侯突然暴毙,王位悬空,他的两个儿子魏瑩与魏缓为继承大统而各起阴谋,终于酿成了兵戎相见的国内动乱,魏国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争斗中,魏缓不敌王兄魏瑩,率领残部一路溃逃至邯郸,居然请求早已觊觎魏国国土的赵成侯出兵为他回国争夺王位,这无异于自动将一块肥肉送到赵王嘴边。
赵国朝野普遍认为此乃天赐良机,若能趁魏国内乱之时联合韩国,一举消灭魏国,则韩赵两国日后再无魏国之患。
赵成侯立刻联络韩懿侯准备采取行动,赵成侯与韩懿侯迅速达成协议,两国兵合一处,由君王率领,大举进攻魏国。浊泽之战爆发。
一开始,两国联军势如破竹,先在浊泽一地大败魏军,继而包围安邑。
秦韩两国在浊泽交战,韩国告急。公仲朋对韩王说:“盟国不能依靠。现在秦国的意图是要攻打楚国,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同秦国讲和,送给它一座大城市,同秦国一起攻打楚国。这是以一换二的计策。”
韩王说:“好。”于是就为公仲朋出行做准备,将到西方同秦国讲和。
楚王听此消息,大为恐慌,马上召见陈轸。陈轸说:“秦国想攻伐我国已经很久了,如今又得到韩国一座大城市,其财赋可以增加兵饷,秦韩两国合兵向南,秦国多年梦寐以求的事今天已经实现了,楚国必然会被进攻。大王要听从我的意见:在全国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声言援救韩国,让战车布满道路,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车辆,加重使者的聘礼,使韩国相信大王是在救它。韩国如果不能听从我们,一定会感激大王,绝不会联兵而来。这样秦韩两国不和,秦兵虽然来到,楚国不会遭受大的损失。韩国如果能够听从我们,同秦国决裂,秦国必然大怒,因而痛恨韩国。韩国得到楚国的援救,一定会轻视秦国:轻视秦国,它应付秦国一定不恭敬。这样我们便可以使秦韩两国的军队疲惫不堪,从而解除楚国的忧患。”
楚王非常高兴,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声言援救韩国,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车辆,加重使者的聘礼。让使者对韩王说:“敝国虽小,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希望贵国随心所欲地对付秦国,敝国为韩国将不惜牺牲一切地进行帮助。”
韩王十分高兴,便停止公仲朋使秦。公仲朋说:“不行。采取行动使我们吃苦头的是秦国,用虚假的名义来援救我们的是楚国。倚仗楚国的虚名,轻易停止同强秦这样的敌人讲和,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了。何况楚韩两国不是兄弟国家,又不是预先约定共谋攻打秦国的,情况是秦国要攻打楚国,楚国这才发兵声言援救韩国的,这一定是陈轸的阴谋。再说大王已经派人通知秦国了,如今使者不去,是欺骗秦国。忽视强秦的灾祸,却听信楚国的谋臣,大王一定要后悔的了。”
韩王不听从,就同秦国停止讲和。秦国果然大怒,发兵与韩国交战于岸门。楚国的救兵不到,韩国大败。
韩国的军队并不弱小,可是军队被秦国俘获,谋略被楚国耻笑,是因为错误地听信了陈轸,没有采纳公仲朋的计策啊。
此战,联军在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赵、韩的严重分歧,因不能协同而由胜转败,使魏国终免于分割。而魏營战败后,在几乎濒于绝境的情况下镇静待敌,采取静观其变的策略,寻找机会,各个击破,却反败为胜,保卫了魏国领土的完整,给韩、赵两国以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