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芈“,我认为是从“鬻”音“米”而特造的一个表音意“鬻“的专指”鬻“姓的省形俗体字。
楚系简帛中不见”芈“字,因目前所知的”毓酓(熊)“都只是出现在正式的国祀家祭卜辞祷文中,这种官方场所断然不会使用俗体字的,而司马迁所见到的楚史材料,或《梼杌》中,很可能楚史整理抄写人使用了”芈“字。

我们注意到郭店楚简、包山楚简、新蔡楚简中的字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及抄写人的笔迹特点,新蔡虽有” 熋“字却使用”穴“,而且穴还加了”土“旁。如下图在生活中俗体字的原因很多,但钱坫所言书写困难不得不化繁为简是重要的因素,而因俗体字影响到姓氏变更的最早记录见于《正字通》“闫,姓也。說文有閻無閆,今姓譜分爲二”。还有“萧”姓变“肖”姓,“戴”姓变“代”姓、“傅”姓变“付”姓、“蓝”姓变“兰”姓、“樊”姓变“凡”姓、“辩”姓变“卞”姓等。类似于将“鬻”简省为“芈”的俗体字,还有“價”变省为“価”,“鹽”变省为“圤”,“傳”变省为“伝”,“餐”变省为“歺”。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两则史料:《史记·穰侯列传》“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芈氏“。”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太平御览·定上》曰:“楚昭王败,锺建负季芈以逃。王将嫁季芈”。
首先“季芈”是楚昭王妹妹,楚兢坪王的女儿,按照已知的楚王室“以谥为氏”惯例,“季芈”应该是姓靳或景或平。其次,秦宣太后芈氏,号八子,楚国宗室,秦昭襄王的母亲,有两个弟弟魏冉、芈戎。根据史料可推知宣太后芈氏与屈原生活在同时代,出生于楚威王时期,活跃在楚怀王时期。可以确定的是宣太后是楚国公族但非楚威王家人。由此可知,鬻(芈)姓在楚王室内部存在两条传承路线,一是楚王家直系亲属可直接选择姓芈,不需遵循“以谥为氏”,如季芈;二是楚国公族中直到战国晚期还有芈姓小宗传承,如芈戎。
到华阳君芈戎时,鬻姓已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了,目前没有相关材料研究楚王室族是如何保持鬻姓的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