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成语,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修谱寻根时,更是要严谨考证。在谱牒上,这一点更要注意。
有些家族,按族谱字辈取名,谱名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但如果说,晚辈给长辈名字改了,这就不像话了,哪怕不是故意而为之。
但有时候后人修谱,却会出现改掉先祖名字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句话总结,就是修谱时繁简体字的记载区别。
以前族谱使用的都是繁体字,先祖的名字也都是繁体字。
修谱完全使用简化字的情况下,给先祖换名的情况就会很多。下面我们详细说说。
族谱简繁记载,到底用哪种好?
分两点举例讲一讲。
以四九年之前为例,繁体字在总量上比简化字多不少,不少繁体字与简化字在使用上更加准确。如:发、發、髪。
后面两个字同样为读fa,其字义则完全不同。
古人给后代取名的用fa的时候,肯定不会用“髪”,而会用“發”。
还有很多老谱上的人名用“啟”,虽然此字与“启”字同音同义,但在繁体字的时代,显然是没有启字的,这样一来,是不是因为修一次谱,就把自己先祖的名字给改了呢?
简繁字记载族谱的区别
再举几个特殊的例子。
有些繁体字在简化过程是可以互换的,就是一个繁体字简化成简体后,可以互换回去成了繁体字,如:严=嚴。
有些字却是不能逆向转换的,如:傅=付,付≠傅。
这两个简单的举例就可以说明其中最核心的内容。
作为特殊符号的名字,不同与行文中的一般汉字。
每个家长给孩子取名的时候,都赋予了特殊含义,已经不单是一个可以混同行文中的汉字意义。
名字中的一个字的改变,或者简化,就基本丧失了原来名字意义。
很多老谱上兄弟之间的名字,除了寓意还能直观看出血缘关系。
但有些字被简化后,偏旁部首就可能会发生改,新谱采用简化字,先祖取名的学问以及寓意也就大大打了折扣了。
同时,也对后人寻亲增加了障碍!
所以,建议是以下三点:
一:新修族谱如果手上的老族谱使用的是繁体字,先祖的名字,还是用繁体字比较妥善。
至于四九年以后出生的人员名字,就全部使用简化字。
即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二:如果你们的族谱已经将原来的繁体字在前二三十年修谱时改成了简化字,
建议还是参照繁体字的老族谱,将族人中的名字改回繁体字(仅限四九年前出生人员名字)。
三:那些没有老谱的情况,修谱时也没有了繁体字和简化字之争,全部使用简化就行了。
简体记载,繁体记载,简繁混合,都会有各自的问题。不知道如何选择朋友,可以根据这三种情况,自行判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