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族谱的传统的修订频率,大概是以30年/60年为间隔。所谓“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现代人修谱续谱,虽然时间上不一定以传统为标准,但也有着规律的时间间隔。
现代人在进行修谱工作时,因家族人数庞大被遗漏或校对工作失误错过入谱的种种情况也时有出现。
这样一来,寻根和修谱的朋友们就难免会遇到一种尴尬情况——因为各种原因,自己或族人错过了修谱的时机,想再入谱能补救吗?
错过入谱能补救吗?
开门见山地说:能!
简单来说,解决以下版权和编修费用问题的话可以再补救。
01
版权问题
版权问题,本人享有版权的话,家谱提供方则是拥有修改权,做好沟通的话,一般不成问题,在面对家谱的印刷问题中,现代社会的印刷技术对小批量、成套成印技术都已有技术成熟的经验,并且费用合理,印刷质量高。
其次是编修费用方面,面对难以估计的高昂费用,可以先找到家族村庄中外迁出去成立的新村庄,找到过往的修谱负责人,将情况表明,并且将要入谱的情况和重新印刷的家谱写明是修订本,并且写清日期,将修订谱存放在家族中德高望重之人家中。
在下次修谱时,如果负责修谱的人中有其后代,那再修谱时,多会采用修订谱,也算是完成入谱的心愿了。
03
余庆录
如果不采用修订谱的话,可以采用余庆录的方式,
余庆录,即每本族谱编修内容结束后,末尾留下的空白页。
余庆录一般是为家族中有新生儿出生后记载所用,在记载后等到家族修谱时限到时再正式统一编修入家谱中,也会可以记载家族添丁进口、宅地坟茔变迁等,出现新增人口时也可以用余庆录记载,以便后期修订、录入。
传统族谱“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但30年间不可能没有人丁变化,余庆录的留白,就是为了及时简单地记录家族历史的各种变化,为下次修谱作参考。
家谱,记叙姓氏衍播,弘扬传统文化。一份完整的家族谱,可以让后辈和族人得以看见整个家族的历史演变。错过修谱后,大家可以试试上述办法修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