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祠堂入伙庆典看祠堂文化

作者:熊氏家族网 浏览:



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此外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值得注意的是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进行。

之所以要谈及祠堂,是因为这两天,是自己家乡的祠堂显权堂翻新重建后入伙的好日子。

数月之前,为了将祠堂翻新重建,族人举行仪式,将祠堂中的太祖牌位“请出”了祠堂。也叫做“出伙”,同样的,在前天在举行祠堂重建后的的进宅仪式的诸多“项目”之前,族人又一齐“请回”了太祖的牌位、美其名曰:太祖升座。

在凌晨举行进宅仪式后,在祠堂大门前早已搭建好的酒桌开始宴请八方来客。

进宅当天宴请的是“外家”(母亲和妻子的娘家)人和附近同姓同宗的兄弟,而第二天宴请的则是外嫁女及女婿。请外家人,也请外嫁女。

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

说祠堂。不能不说祠堂文化。

祠堂文化指的是以祠堂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既是权利的网络空间,更是个多维的文化空间。是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的直接媒介,对于海外移民与祖国家乡的关系,对于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和归属,具有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祖先,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让身在异乡的海内外宗亲记得住乡愁,是海内外宗亲扯不断的根。

这两天,是隔塘村人气最旺的日子!

这两天,让我见到了许多在外谋生难得一见的同乡,让我见到了许多在这祠堂走出的,同样难得一见的外嫁女。

这两天,让我深深体会什么是“同姓血亲”,血脉相连!

祠堂,是给乡亲以及所有后代子孙了解祠堂文化,了解当地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载体。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微信号:xsjzwgzs

地址:郑州市商都大道

图片展示

熊氏家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9027507号-1 技术支持:智巢品牌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豫ICP备19027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