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盗贼被拘捕,
大强盗却成了诸侯,
诸侯的门内,
方才存有道义之士。
当年齐桓公小白杀了兄长娶了嫂嫂
而管仲却做了他的臣子,
田成子常杀了齐简公自立为国君
而孔子却接受了他赠与的布帛。
谈论起来总认为桓公田常之流的行为卑下,
做起来又总是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卑下,
这就是说言语和行动的实情在胸中相互矛盾和斗争,
岂不是情理上极不相合吗!
所以古书上说过:
谁坏谁好?
成功的居于尊上之位,
失败的沦为卑下之人。
小盗者拘,
大盗者为诸侯,
诸侯之门,
仁义存焉。
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
而管仲为臣;
田成子常杀君窃国,
而孔子受币。
论则贱之,
行则下之,
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
不亦拂乎!
故《书》曰:
孰恶孰美?
成者为首,
不成者为尾。